葡萄首次进入巴西是在16世纪中叶,由葡萄牙殖民者带来。由于巴西的气候过于温暖潮湿,加之葡萄的栽培方式较为原始,因此葡萄树很容易感染疾病。
直到19世纪中期,Isabella葡萄树的引进,才使巴西的葡萄栽培的境况有所好转。后来,巴西又引进了美国杂交品种Norton、Concord、Catawba和Cln等。而意大利的葡萄树也随着意大利移民来到这里,这些意大利品种包括Barbera、Moscato和Trebbiano。之后更是引进了法国南部强劲浓郁的红Tannat,然而该品种在此的发展却不是很理想。上世纪70至80年代,巴西开始出产一些用于出口的高品质葡萄酒。随着外国投资者带来的酿酒技术和葡萄园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,巴西的葡萄酒产业才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。1998年Brazilian Wine Institute(Ibravin)创立,作为葡萄酒行业的技术以及研发的合作协会,极大地推动巴西葡萄酒产业的发展。现在,巴西有将近9万公顷的葡萄园,每年出产将近40万吨的葡萄酒,已成为南半球第五大葡萄酒产区,仅排在阿根廷、澳大利亚、南非与智利之后。